电子工业出版社在数字出版领域以及数字化建设方面处于行业领先的位置。该社数字出版中心主任李弘向记者谈到,“数字出版中心的主要工作职责是为电子社数字资源经营与服务提供保障,负责全社数字出版保障体系的规划和建设,并承担社内图书内容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和经营服务职能。作为电子社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数字出版业务的发展一直是重中之重。”据他透露,自2010年以来,依托社“十二五”发展规划,电子社设立了专事数字出版业务工作的数字出版中心,从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上强化了数字出版发展的基础,同时在资金保障和管理制度上确立了数字出版优先发展的基本方针。
“电子社在数字出版领域引领先机并不是什么夸饰。”李弘向记者介绍了该社所作出的探索与努力,“电子社在基础研究工作方面:是第一批获得网络出版资质的出版社;组织规划出版国内第一套关于数字出版的丛书——“数字出版理论、技术和实践”,入选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并获得国家出版基金支持;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信息技术主题词表、知识单元标引研究,以及动态关联、知识库、网页语义增强等多方面研究工作。在国家级项目研发方面,电子社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数字出版技术应用领域的探索卓有成效。承担国家新闻出版重大科技工程项目及国家文化产业发展资金支持项目包括互联网出版应用示范、按需印刷版权保护系统研发、基于云计算的信息技术知识服务平台、动态数字出版技术平台研发及应用等等。在应用系统研发方面,电子社拥有数字内容管理与数字出版系统、数字动漫资源增值服务平台、中国图书出版网、华信数字出版网、华信教育资源网、中国动漫网。”他还谈到,“我们重组了数字出版业务,制定了有关数字资源管理和经营的制度,规划立项了多个数字出版项目,参与了我国新闻出版重大科技研发工程的项目研发。2011 年以来,我们建成了独立自主的电子书发行平台——华信数字出版网,实现了纸书和电子书的同步出版。首次应邀参加深圳文博会数字出版展览,扩大了电子社在产业中的影响力,提高了电子社的数字化应用能力。”
“在近三年来的实际工作中,我们紧密围绕工作职责,认真部署工作任务,扎实推进工作目标。”李弘如是说,“然而基于创新能力的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市场培养等方面的考虑,我社还将针对数字出版作出新的总体目标及实施规划”。
说到总体目标,李弘指出,“十二五”期间,电子社数字出版工作将实现三大目标,完成六项工程。从而为下一步的新型出版模式运转提供基本条件。他解释说,“三大目标是指全部图书资源实现数字化集中存储、信息技术类内容实现按结构和主题管理、专业知识服务平台建成并稳定运营,上述三大目标的达成可实现电子社对图书资源的集中存储、拆分、标引、组织和数据库发布”。而六项工程是指依托新闻出版重大科技研发工程的互联网出版应用示范和按需印刷版权保护研发工程,电子社信息技术主题词表及其标引规范制定、电子社数字资源管理系统研发、电子社动态出版系统研发和基于云计算的信息技术知识服务平台研发。
当记者问及具体的实施规划,李弘透露,“电子社将在数字化资源管理和知识服务模式转型两个方面推进数字出版业务向纵深发展。为此,我们需要在人才培养、技术储备和制度规范等创新能力建设方面继续完善,在资源管理、内容加工和知识组织等基础工程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在产品研发、发展模式和渠道拓展等市场培育开发方面变革机制。”他还强调了电子社在创新能力建设方面,到“十二五”期末,将建立一支50 人左右的数字资源管理、技术研发管理、数字产品策划和营销服务规划专业队伍,至少掌握5 种满足电子社数字出版形态的必要技术和标准,拥有上述形态的出版数字化和服务网络化的软硬件环境,完善服务于出版数字化和服务网络化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而在基础工程建设方面,“十二五”期间,电子社数字出版工作的重中之重即内容生产及管理过程的数字化。“围绕这个核心,我们将要开展三个方面的基础工作,包括图书资源的数字化加工和信息化管理,数字化资源的结构化拆分和元数据标引,依托信息技术主题分类和文档类型定义(DTD)进行知识组织和发布。力争到“十二五”末,完成上述数字出版基础工程建设。”此外,在市场经营方面,“十二五”期间,电子社将研发并部署不少于10 种数字产品,多渠道拓展数字出版商业模式,广泛争取国内外资源搭建资源共享的数字出版平台,推动社内各部门服务升级和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