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风栉雨 雄关漫道 继往开来

——电子工业出版社30年发展侧记

商报记者 刘志伟

    2012 年金秋,在科技出版领域佼佼者——电子工业出版社迎来建社30 周年的生日之际,记者来到电子社,探寻这家出版社如何在短短的30 年时间内,从一个年出版新书品种仅15 种的微型出版社,成长为年出版新书3000 种以上、出版码洋近10 亿的大社名社。走进电子工业出版社(以下简称“电子社”)的大门,一股文化企业独有的气息就扑面而来:电梯里面员工之间的低声交谈话题大多数都与书有关,办公桌上堆放的是一本本图书或者样稿,自信、内敛、谦和更是镌刻在出版社领导和员工的脸上。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1982 年10 月,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恰逢电子工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在几位元老级电子学专家的呼吁和原电子工业部党组的正确决策下,电子工业出版社在北京万寿路第四旅馆挂牌成立。“当时房无一间、地无一垄,搞专业出版的人才还特别少。我们只能干中学,学中干。”第二任社长梁祥丰在他的回忆文章中写道。

    “回顾电子社的发展历史,可以按照10 年一个阶段来进行总结归纳。”电子社总编辑李新社在陪同记者参观电子社社史展览时说,“归纳起来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初创期、成长期、发展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创业初期,电子社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规划着美好蓝图,在强手如云的科技出版领域艰难起步,干中学,学中干,迅速开拓了图书、期刊、音像和电子出版等业务领域,奠定了出版社未来发展的基业。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成长期,电子社借助世界IT 浪潮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热潮,加强与国际知名IT 企业和科技出版公司的合作,加速发展电工电子、计算机、通信等图书出版,得以实现快速发展,造就了科技出版强社的品牌形象,跻身“全国优秀出版社”行列。二十一世纪的发展期,电子社大力实施出版创新和战略转型。继续巩固专业出版,不断加强教育出版,加快发展大众出版,大力推进数字出版,综合实力跃上了新台阶。

    经过30 年的建设发展,电子社形成了以图书、期刊、音像和电子出版为基本业务,以互联网出版和数字内容服务、软件研发和信息化服务、职业培训和教育、行业支撑服务等为增值业务的现代出版与知识服务业务结构。出版物内容涵盖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各个分支以及工业技术、经济管理、科普与少儿、社科人文等领域,综合出版能力位居全国出版行业前列。享有“全国优秀出版社”、“讲信誉、重服务”的优秀出版社、“全国版权贸易先进单位”、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等荣誉称号。

    巧抓机遇促发展

    “要谈到电子社前20 年的发展,首先我认为我们赶上了一个好行业,赶上了一个好时代。”电子社社长敖然非常谦虚地对记者说:“我们的出版领域恰好是增速最快的电子信息科技领域之一,而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原来许多不允许做的工作现在可以做了,比如自办发行、国外版权引进的流程简化,等等。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当然幸运的是这几次机遇我们都紧紧抓住了。”

    1984 年,未来学家托夫勒《第三次浪潮》预言全球将进入信息社会,这一论断给国人带来巨大的心灵冲击,国内第一次掀起对科技尤其是电子信息科技知识的热潮,电子社敏锐地观察到这一热潮的兴起,加大了家电、无线电、电子工程、计算机等科技类图书的出版规模。如果说第一次热潮的普及对象主要是具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知识分子,那么1990年开始的第二次计算机热潮涉及的对象范围比第一次计算机普及热潮广泛得多,包括所有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中的人员。这次普及带有职业、职称和岗位的特点,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成为人们求职的重要条件,普及的内容主要是文字处理以及常用的一些应用软件,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正是由于抓住了这两次计算机普及的不同需求,电子社得以迅速发展壮大,在出版界崭露头角。

    1993 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电子社大胆决策,加快国际合作的步伐,与100多家世界知名出版公司以及世界各大IT企业建立了广泛、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及时引进国际先进的科技和教育成果,培育了一系列如《宝典》、“从入门到精通”、“国外计算机科学教材”、《项目管理》、《领导力》等优秀品牌。同时,开展了与国际优秀出版企业的资本合作,成为“吃螃蟹”的先行军。20年开放、交流与合作,该社先后荣获“全国图书版权贸易先进单位”、“全国版权输出出版先进单位”、“北京市版权贸易十佳单位”等称号。

    背靠好行业、好时代,凭借着社领导班子的敏锐的市场嗅觉和果断决策,加上员工的不懈努力,电子社顺风顺水,到1998年,电子社已经牢牢占据了计算机和电工电子出版四强的地位,并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新闻出版署授予“全国优秀出版社”。

    勇临挑战推转型

    如果2000 年之前的“好时候”和“好时代”是电子社甚至是出版界的“好日子”的话,进入二十一世纪,小林一博《出版大崩坏》一书揭示了出版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需要各家出版单位拿出浑身解数来逃离“崩坏”区域。科技出版情况也类似:新书单品总销量逐年下降,而图书库存压力日渐增加。

    2000 年以来,以王志刚、文宏武和敖然为班长的三任领导班子锐意改革,大胆创新,转换经营体制机制,激发员工活力,成功实施了两次出版领域的拓展,并由传统出版向现代出版转型,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显示历任领导班子在战略布局上抓住了重点,在市场营销调整上做对了事情,在出版结构调整走对了路子。

    电子社成立伊始,主要出版方向是家电、电子电工和计算机技术,是典型的科技出版社。2001年,电子社加大了向教育出版领域进军的力度,同年,宣布电子社由科技出版社向科技和教育出版社转型。2010 年,电子社实施第二次转型,开始进入大众领域,成为科技、教育和大众出版三足鼎立的综合出版大社名社。同时,密切跟踪数字出版领域的发展,加大数字出版的投入,由传统出版向现代出版转型。

    李新社回忆说,随着科技出版领域的日渐成熟,竞争对手日渐增多,利润逐渐减少。到2000 年左右,科技出版泡沫已现。但是,电子社领导班子研究发现,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学习信息技术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超过了在校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不难想见这其中蕴含着庞大的科技教育出版的需求潜力。2001年,电子社在稳定科技出版的同时便已经开始了不断加大教材的出版力度,教材选题将占到全社选题的35%~40%,教材的选题范围从小学教育到研究生教育,覆盖信息技术的各个学科领域及其相关专业。进一步加强了教材的策划、编辑、市场营销与服务的力量。

    在积极开拓教育教材的同时,2001 年,电子社正式进军经管出版领域;2002 年,发力少儿出版领域;2008 年,进军数字创意出版领域;2010 年,电子社组建综合出版中心,正式进入人文社科、建筑与艺术、生活类图书出版领域等大众出版领域。目前,这些领域都已经多点开花,在各自的细分市场形成了优势品牌,出版了众多市场反映好、广大读者能够耳熟能详的畅销图书,如经管领域内的“穷爸爸富爸爸”系列、“领导力”系列、“项目管理核心资源库”系列等,少儿出版领域的“DK 系列”、“精品科学馆”、“自然发现大百科”等,数字创意领域的“顶级摄影器材”系列、“工业设计专家”、“飞思数码设计院”等。人文出版领域如“百家讲坛”系列、“寻路中国”系列等,生活图书领域的“旅游指南”系列。

    为应对多种形式的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造成的持续的压力,电子社及时调整业务发展方向,大力开发内容资源,加强数字出版的研发和盈利路径探索,由传统出版向现代知识服务出版传媒集团转变。

    改革创新添动力

    新时期、新要求,催生新作为。借转企改制的契机,敖然在该社2010 年初召开的总结会上提出“转制、转型、转身”的“三转”战略,即:加快电子社体制改革进程,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调整出版方向,优化图书结构,由科技与教育出版大社强社逐步转型为综合出版企业集团;加大数字出版的力度,完成由传统出版企业向现代出版企业的转身。

    2 年多时间过去,敖然提出的“三转”战略正在慢慢实现:2010 年12 月底,电子社获得工商营业执照,正式由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通过调整组织机构,重组计算机图书板块业务,整合成计算机图书出版分社,出版结构变成专业出版(涵盖计算机、电子电工、通信与网络、工业技术、材料与能源、经管、建筑、汽车与交通等类)、教育出版(涵盖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类)、大众出版(涵盖少儿、人文社科、生活、摄影摄像、创意设计、艺术等类)三足鼎立的综合出版格局。

    电子社一直致力于数字出版产品和技术平台研发工作,在专业出版、教育出版、少儿科普出版数字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针对手持阅读设备终端,开发了各类应用产品和服务。自主开发的华信数字出版网,目前能提供8000 种与纸介质图书同步出版的数字图书。华信教育资源网已收录各类教材及教学资源信息共计6000 余种,日均点击量达20 万次。

    近年来,电子社坚定不移调整结构,明确目标,推进转型,不断改革创新谋求发展,在出版领域开拓、作者资源开发、国际合作深入、印装质量提高、市场营销创新、多元化业务开展、数字出版的推进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就。与此同时,管理服务能力、人才战略发展、财务管理能力、信息化建设能力以及服务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电子社还加强了行业信息化建设、软科学研究、工业和信息化教育培训业务工作,并且资助国内原创的工业和信息化科技与教育专著图书出版,对产业促进和上级主管部委的支撑服务能力也在逐渐加强。2011 年,电子社复合增长率超过20%,是近几年来增幅最大的;非出版收入已超过15%,业务转型初见成效。

    在谈及出版社未来发展时,敖然社长说:“三十年弹指一挥间,过去的成绩已经散落为历史的尘埃,未来的辉煌仍然需要电子社人去努力创造。”在该社“十二五”战略规划纲要中设立的“十二五”发展目标是“把电子社从传统的图书出版者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知识内容服务集团。”在具体工作举措上,该社将进一步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塑造更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通过内涵式发展形成出版竞争优势,通过外延式扩张形成规模增长。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加强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不断改善员工待遇,来激发员工活力,从而实现电子社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王钰对此文亦有贡献)